籍贯:广东蕉岭
获得学位: 1997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学士学位
       1994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1997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解释史、文化与意识形态、比较伦理与比较德育
邮箱:liping@mail.sysu.edu.cn

  李萍,哲学博士,广东蕉岭人。1975年高中毕业上山下乡海南定安县龙门公社农场,后借调县知青办做知青专职工作。1977年参加回复高考后第一届高考,1978年3月进入中山大学哲学系读书,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上海外国语学院等进修。1990作为本学科第一批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派至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进修一年,2003年单位(中山大学)公派至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半年。1994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师从罗国杰先生学习伦理学,199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德育学科评审委员,中组部万人计划评审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伦理学会名誉副会长、广东省伦理学会长,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奖和广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等。

  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第一届百名优秀“两课”教师荣誉称号等。专著《现代道德教育论》先后获中国伦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成果奖”(著作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伦理与比较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意识形态与文化问题研究,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等。

  曾先后主持“思想史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研究”(重点,在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重大,在研)、“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重点,在研)、“改革开放视域下社会意识变动趋向与规律研究”(重大)、“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传播研究”(重点)、“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与价值教育”、“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两种利他主义德育价值观比较研究”、“人生观理论与教育研究”、“文化市场与青年道德社会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变迁与道德教育”、“比较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开放地区大学生道德问题研究”、“ 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创新研究” 等10余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

  出版《走向开放的道德》、《现代道德教育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变迁与道德教育》、《比较德育》、《人生观通论》《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现代人生导论》等20余部著作、教材。

  发表论文《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建构之维”及其逻辑》、《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力量——马克思劳动概念中的自由维度》、《罗国杰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的学术贡献——坚持集体主义的几个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返本归真》、《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研究方式之探析》、《文化自觉的三个维度》《德性论与规范论比较研究》、《文化传统的预制性与公民教育》、《人生观论战”的反思与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追求》、《中国大陆德育意识形态功能分析及发展的思考》、《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理性审视》、《现代道德的传统承接:可能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诠释》、《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道德建设的起点与目标》、《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大课题─—关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的思》、《对高校德育定位的再认识》等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