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讲堂第46期
2025年5月23日上午,实践哲学讲堂第46期在哲学系锡昌堂515会议室举办,主讲人是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马塞洛·穆斯托(Marcello Musto)教授,主持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徐长福,评论人是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凌菲霞副教授,学术翻译是中山大学哲学系刘畅博士生。穆斯托教授演讲的主题是“MEGA2问世后的马克思新形象”。
在讲座开始前,徐长福对穆斯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现场师生作了隆重介绍。穆斯托学术成果丰硕,先后出版了四本专著,多部编辑作品,50多篇期刊文章和书籍章节。代表作如《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今日马克思》《马克思的晚年岁月》等被译为2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体现其跨文化学术影响力。徐长福评价其为“国际马克思主义学界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之一”,肯定其基于MEGA2的文本研究方法,以及对全球马克思主义动态的深刻洞察。本次讲座采取“主讲人口述+现场互动”的灵活形式,鼓励提问与讨论,旨在促进观点碰撞与理解深化。
讲座伊始,穆斯托首先从自己在求学阶段进行马克思学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出发,向我们勾勒出了世界马克思学研究情况的大致起伏,并引出了MEGA2在文献上和研究上的重要性。他指出,MEGA2不仅仅可以被用来作文献学的研究,而且,通过MEGA2的新文献基础,我们也能够对马克思进行新的理论理解,这正是他自己近二十年来持续努力耕耘的方向和进路。穆斯托通过生动的案例指出,马克思不仅是一个天才型的作家,而且是具有自我批判性、对自己的研究与写作高度负责的作家,因此,马克思的许多著作都是未出版的手稿或者笔记,直到今天,马克思著作的出版仍旧在进行中。
基于MEGA2的新文献,穆斯托勾勒出了一个当代语境中具有充分理论活力的马克思,其思想不仅是反欧洲中心主义、反东方主义和反民族主义的,而且也能在当今政治语境下对前沿的身份、性别、生态等问题的讨论中发挥重要的启发性作用。如果我们以一种开放性、批判性的方式来阅读马克思,马克思的思想资源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世界。穆斯托还具体介绍了MEGA2在文献上的推进之处,譬如让我们将一些经典著作(如《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未完成的版本,让我们不仅能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给他人的信件,而且也能够看到他人寄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信件,让我们能看到《资本论》的各个版本草稿等等。
报告结束后,穆斯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徐长福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介程度在意大利是什么样的?在中国,我们已先有了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的中文第一版,因此,我们对于一些经典文献似乎早就有了了解,MEGA2在文献上的推进,对于我们而言的意义,或许会和对于意大利读者的意义有所不同。其次,穆斯托提到,马克思可以被视作一个反对民族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作者,但是恩格斯在一些信件中的说法,似乎站在了相反的立场上,教授对此如何看待?
穆斯托回应道,世界上有五个国家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意大利便是其中之一。意大利的全集版还不是基于俄文全集翻译而来的,而是基于德文MEW版本翻译而来的。所以,在这方面,他和中国学者拥有的文献基础没有很大差别。MEGA2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很多相对而言的推进。关于第二个问题,晚年马克思进行民族学、古代社会研究的时候,他们阅读的文献也在总体上改善这种民族主义倾向。所以,我们需要批判性地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时在信件中所说的言论。
凌菲霞提问到,首先,跟穆斯托一样,马克思学的两位代表性人物梁赞诺夫和吕贝尔也都写了马克思传记,那么马克思学和马克思传记学的区别是什么?其次,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中,是否既有欧洲中心主义成分,又有东方主义(orientalism)的成分?
穆斯托回应道,首先,就马克思学对马克思文本文献的研究和重视而言,他是属于马克思学流派的;就马克思学的研究性质而言,他的研究跟它是不一样的。穆斯托认为,马克思不能被认为是欧洲中心主义者,因为他的思想中有明确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成分,而且马克思认为,不同的国家可以走出不同的道路,不是所有国家都要和欧洲走一样的道路。此外,马克思也不能被视作笼统的贬低亚洲国家的东方主义者。
讨论结束后,徐长福向穆斯托表达了感谢,与参会师生合影留念。本次讲座圆满结束。